【註】:本文中的"猛"字之正確寫法應為「孟力」,因為某些舊版 Windows 沒此特別字,所以只好使用此"猛"字作替代,敬請留意。
【二十年陳,又一款漸見陳韻,甚有收成的佳作茶品】
二十年了,1997 年的《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,由千禧之初收藏至今(2017年),浮雲自家收藏此茶都有最少十五年了!買回來的時候,才只是幾年陳期,並不適口,生澀啊∼!自家藏茶,無非都只是想日後喝口好茶。用口說二十年,就相當容易;但真正等、等、等、等、等了二十年,快望穿秋水,茶品才開始稱為:「剛進入適飲期」,還未到高峰呢!這也難怪不少收入較高的茶友,寧願花錢買別人的存茶時間,當下品飲舊茶就算了,不存太多新茶。浮雲當年作為一個買茶的月光族,又想日後隨意喝到老茶,顯然就只好搜羅那些有潛質的新茶,自己親自來收藏,自己賺取陳化的時間值,今天才不用花大錢去追求舊茶,亦不用四出尋找舊茶,老早收起一堆好茶,靜待陳化,自家享用。
計劃成功了。
【外包是 1970 年代小黃印的復刻版面】
從這餅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能看到,包裝版面變革的歷史演變。
如果茶友有留意到《1996 橙印青餅》(點擊可看圖:A2211),你會發現那個時期的茶品,常規版面已經不再是「大口中」印刷,變成了「小口中」。其實,「大口中」的印刷曾出現在較早期的七子餅茶身上,如下:
1. 1970年代七子小黃印(點擊可看圖:A2809)
2. 1970年代末唯一一批的薄紙 7572 青餅【但請注意:7572青餅有部份是小口中的版本】(點擊可看圖:A4278)
3. 1970年代俗稱七子大藍印的七子熟餅(點擊可看圖:A1097)
4. 1970年代末紅帶青餅
5. 1980年代七三青餅(又名小綠印)(點擊可看圖:A2095)基本上,自 1980年代七三青餅(又名小綠印)後至 1996 年間,根本再沒有見到「大口中」版面的出現。那麼為何突然在 1997 年的時候,「大口中」版面又重出江湖呢?據說是因為訂製茶。在傳統訂茶的茶商心目中,「大口中」茶品確實是一個時代的好茶,容易辨識,如上段所述的好幾款茶品,今天都是重量級的「印級茶」或「七子餅茶」。
因此,重新復刻「大口中」茶品,是符合當時的歷史邏輯。由於「大口中」這名字的名聲愈來愈響,有些想複製這版面的訂製茶商,為了強調這個「大口中」特徵(因為消費者不懂嘛∼!),就弄出個「超大口中」出來,2004年浮雲買到的「超大口中」茶餅(點擊可看圖:A2246,請留意最底中間那餅茶的那個「中」字)就是故意放大那中國的「中」字,顯然是有點「此地無銀三百兩」的感覺。
【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 - 基本資料】
01. 一件 84 餅(浮雲雖然沒有看過原件,但那個年代百份之九九的原件是竹蘿 84 餅的)、
02. 每筒 7 餅(浮雲原筒買,親手拆,肯定是一筒 7 餅,不過當年沒有展開 7 餅拍照)、
03. 綁鐵絲竹殼裝(在隨手拍的舊照片中找到這茶的原筒樣貌)、
04. 批次:不詳、
05. 每餅重量:357g、
06. 全紅色印刷外包紙(有深、有淺色)、
07. 有附上內票、
08. 壓有內飛(簡體「厂」字)、
09. 有幼體、有粗體、
10. 有窩底。【外觀- 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】
茶餅是傳統的猛海茶廠餅模,緊壓度合適,不太緊,有利陳化,經過了二十年的陳化,茶餅整體已略為鬆厚,容易徒手撥開。
餅面灑以茶芽,條索細嫩,這是當年的拼配手法,是為了茶餅好看的賣相。翻到餅背,就能夠看到較粗壯的茶葉條索,因此浮雲肯定這配方不是當年的七五三二。或許,這是當時候的特別配方。
已是二十年陳期的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,無論當年是怎樣的配方也好,今天好喝,就是王道。縱觀整體,茶芽佔約莫 20%,並已轉金黃之色,閃閃生光,甚是迷人。
【乾茶茶香 - 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】
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的乾茶茶香散發著 20 年陳期、舊青餅的那種老茶氣息,甜美而醇厚的陳茶香,帶點厚潤,十分討喜。
【開茶茶香 - 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】
注下熱水,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一注而衝上來的是那種傳統猛海茶廠老舊茶的甜潤感,依附在蓋碗蓋上,久久不散。那種歲月的陳舊味,只有時間才能練成。因此,大家還是努力存茶吧!但可要記著:「買對茶.藏對茶」啊!
除了舊茶陳香外,此茶也飄出舊茶的木香,甚為吸引討喜,存茶多年就是想有這種口感收成,享受呢∼!經過二十年的自然陳化,有時候在春夏季,或許接觸到略高水份,因此湯色帶點栗紅色,是十分正常的事。
【茶湯滋味 - 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】
茶湯入口,再一次感受到舊茶的迷人之處!厚實、豐盛、收斂、聚合,一點都不煥散,湯質上佳。那種滑溜、醇厚的茶湯,就是愛喝舊茶茶友願意再花未來 20 年來存新茶的心裡主因。
由於這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屬自然倉,水份會比乾倉茶品略為高一點,但這卻快一點促使此茶醇和好喝。茶湯之中的甜潤感,十分迷人;喝後,陳舊茶味留在口腔之中,久久不散。沒辦法,普洱茶就是講求時間來陳化,不能急攻近利,急不了的。由於茶品未完全轉化醇和,偶爾有幾泡,會喝到有年份乾倉生茶的梅子茶韻,甚是過癮。
可是,在普洱茶的整個家族族譜裡,20年陳期(即 20 歲是也)其實只算十分年輕,在此茶之上的年長長老,有三十年、四十年陳期的茶品,為此,在此茶湯中還能喝到或多或少的年青澀感(有時是梅子酸韻),是十分正常的。但這種青澀感或梅子酸韻,就是為了未來二十至三十年陳期之時(2022 至 2027 年),為這餅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進一步陳化醇化好喝、轉出醇甜優美回甘而提供了轉化基礎,令人期待。
【2017年浮雲的評語及建議】
這個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已是二十年陳了,市面較少流通,今天都不知誰家還有此茶出售。就算找到此茶,也得檢視多年來的倉儲狀態行不行。
按照 1997 香港訂製的「老樹圓茶」(浮雲 2013 年曾評述,請點擊:2013-04-28 【1997 老樹圓茶-入倉】),現在也要一萬餘元人民幣一餅,若《1997 猛海茶廠大口中七子紅印》這餅茶還有低於一萬元人民幣行情的話,只要倉儲理想,看來還是值得入手好了。日後,這些舊茶只會越來越稀缺的,因為今天已不止華人在買舊普洱。
要是茶友有能力,每月賺取數萬元人民幣,而又捨得花費一萬元一餅茶來喝(大約每泡茶三百元人民幣左右),以一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入二十年的時間,看來也是一筆划算的交易,每年光陰付費五百元人民幣。畢竟,要等手上的茶陳化至二十年(由今天起算,即 2037 年),這樣看來, 2037 年真的是很遙遠的事呢∼!
不少茶友選擇當下買老茶來品喝,就是個人的消費選擇,不想等了。
浮雲這個茶當年也喝得很兇,因為早年有些茶餅較鬆、陳化得較快,算不錯喝,於是就隨隨便便就拿來喝,可謂「有茶就是任性」。現在竟然只餘下不足十餅,也得省著喝了,偶爾請到訪的茶友喝喝,共同品賞,勉強還是可以的。所以說,一開始存茶別存太少,有朋自遠方來,存得太少,後來就會不捨得。
2017年4月18日 謹評
現飲評級(五星為最高):
![]()
陳化評級(五星為最高):![]()
性價評級(五星為最高):(以每餅零賣價約 RMB10,000 算)
浮雲(中國香港)
【買對茶.藏對茶】
【浮雲藏茶.網絡文章】
http://www.cloudsteacollection.com/html/webart/webartframeset.html【浮雲藏茶.自家圖區】
http://www.cloudsteacollection.com
【全部相關圖片】
【2017年4月16日拍攝】:
【2012年9月18日拍攝】:
【2009年2月3日拍攝】(2017年8月12日補上連結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