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印茶系當中,除了圓茶外(有窩底的泡餅型態),更有出產鐵餅系茶(無窩底且有乳釘的型態),是為「紅印鐵餅」,存世的數量甚為稀少,可以說得上是超難得的收藏品,更何況是親身品茗其中。由於「紅印鐵餅」數量非常稀少,很難見到真品,所以有些茶友可能相信了網上的傳言,誤信這只是「藍印鐵餅茶餅」包上「紅印圓茶外包」的仿冒品,所以認為「紅印鐵餅」是子虛烏有的;浮雲不同意這說法,「紅印鐵餅」確有其茶,這是有證據支持的:
- 「紅印鐵餅」有原封茶品存世。浮雲在馬來西亞某茶店拍得原封「紅印鐵餅」。(參考:A0964 & A0965)
- 「紅印鐵餅」外包紙的墨色與「紅印圓茶」,根本不同,拿茶紙來翻包,眼利的藏家是會知道的。(參考:A1596 & A1583)
- 「紅印鐵餅」原筒,浮雲亦有親身見過,可惜,照片未得藏家同意,不便貼出。
其實,單憑第一點的證據,原封「紅印鐵餅」已有足夠的權威說服力。
無論如何,老茶就是老茶,不管茶友相信與否,這些茶都是藏家的家珍,是自家用的。難得藏家G與浮雲和一班茶痴,一同來分享品茗這片難得的乾淨「紅印鐵餅」。
【2010年6月5日晚上】
吃過晚飯後,為了清理一下油膩感,於是先飲一下 1990 年代初的 7542。品茶的高潮於八時三十分正式開始。
【紅印鐵餅-茶乾香氣】
這餅「紅印鐵餅」倉儲極為理想;從茶餅邊輕輕的欣賞其茶乾香氣,呈現淡樟香、清甜優雅。
藏家G也十分好客,為了與上星期喝「一九五零年代紅印圓茶」的經驗作較公平的比較,浮雲決定投下 16.3 克到「梨形允公.戊午仲冬日」那兒去。
備水•••開茶•••。
【開茶】
由於茶品相當乾淨,大家都決定把開茶的茶水,照樣品嚐。
開茶泡: 淡樟香、溫柔優雅、清淡微甜。 由於茶葉未打開,所以開茶泡的口感會較會偏淡,但仍然無損「紅印鐵餅」的優雅表現。由於是鐵餅茶的關係,開茶之後,讓它多一點時間吸收水份,讓茶葉舒張打開,會較為理想。在這個時候,當然最好就是:
聊天•••
燒水•••
講事非•••
【第 1 泡至第 4 泡】
第1泡: 茶湯香甜、滋潤,非常甜美,是一種潤澤的甜;茶氣強不在話下,淡樟香韻味非凡。 第2泡: 清甜怡人的樟香味,非常明顯,水質厚帶一份微微的藥香;喝後,身發輕汗,茶氣強,雖然帶一點微苦味,但這是老茶的苦,很快就化開了。 第3泡: 茶湯仍然以淡樟香為主導,啜上一口,發現潤甜的茶湯,陳醇且厚水,很高雅的享受呢∼! 第4泡: 茶葉開始展開,清甜的淡樟香味更濃郁豐富,水厚,茶氣強!
【第 5 泡至第 17 泡 - 每兩泡合併品飲】
美中不足的是,這次品茗的人數較多,共 8 人;是故,每人分得的茶湯較預期中少,品飲普洱茶,還是大大杯喝的好,於是決定把其後的泡數,二合為一。
小休後,燒水。
水燒好了,再接再厲。
第5&6泡: 大口喝的感覺果然不同,茶味明顯,水厚味足且有非常優雅的清樟香,茶湯清爽醇厚厚潤,喝後使人冒輕汗,十分放鬆。 第7&8泡: 樟香味保持水準,水質醇厚醇甜,清爽,茶氣強且舒適,是老茶的理想狀態。 第9&10泡: 清樟香持續,茶味開始清醇。 第11&12泡: 樟香味維持,只是開始減弱;不過,茶湯仍然清甜。 第13泡: 由於茶味開始減弱,嚐試獨立一泡,且看看茶湯表現將如何。發現,茶味雖然開始減弱,但水質仍然維持有印級茶的樟香味。 第14&15泡: 水厚,清甜的淡樟香味,也餘下甜絲絲的。 第16&17泡: 茶湯開始變得清甜。 總結這次的品飲經驗,這片「紅印鐵餅」可能由於醒茶未足的關係,茶滋味較為淡薄,所以最後也沒有煮茶去。
不過,「紅印鐵餅」卻是茶氣很強之茶,而且那種樟香之風格,卻不同於「大字紅印」,明顯表示兩者的配茶不同。浮雲期待下次的品茗經驗。
最後,感謝藏家G提供茶品。
2010年6月5日後記
浮雲(中國香港)
【買對茶.藏對茶】
【浮雲藏茶.網絡文章】
http://www.cloudsteacollection.com/html/webart/webartframeset.html